高效教学的策略与操作

来源:佚名发布日期:2016年12月06日 点击数:1408

2011年吕四中学暑期校本培训材料

高效教学的策略与操作

前言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最核心的竞争资源,理想课堂、有效课堂的打造当然离不开教师团队的打造。教师自身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切实转变观念,促进专业成长,让打造理想课堂、技能课堂的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由有效课堂延伸到有效教学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二、高中有效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新授课)

(一)指导思想

强化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旨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教学水平的可持续性提高奠定必要的基础。课堂教学组织环节的科学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强力推进课堂环节的优化工程,着力营造实践与反思的研讨氛围,切实提升教师课堂实施水平。

(二)基本环节

1.目标预设

教学目标的预设旨在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效率意识。

目标定位清晰。依据《课程标准》《学科教学要求》、教材体例等具体内容,根据学科学习的特点,立足于教学的阶段性规划,列出具体而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明晰新授内容的引导方向,切忌大而空的程式化表述。

教学起点正确。新授状况分析要立足于学情,立足于阶段性的教学定位,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学习的重点、难点的预设和分析要正确、科学,着力于学生有充足的认知收获和学习感悟。

2.新课导入

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的契机,开发教学的资源,调动教学的智慧,点燃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兴趣。

导入手段精当。充分运用问题、实验、演示、图片、媒体等情境手段,启动新授内容的主动学习。营造方式多样。可以通过复习旧知、以旧带新等温故而知新的手段引入学习的问题场,可以通过问题驱动的手段激发学习、探究的热情,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鲜活的素材引爆思维。

3.新知探究

课堂组织流程的呈现要坚持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支撑的新课程理念。新授内容的引领路径要清晰,引导要科学。同等方式比效果,同等效果比效益。

核心理念前卫。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课堂中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参与、思考、探究等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

学习方式科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对问题、学习内容等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完成思维的碰撞,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引导手段有效。运用对话讨论、争辩等活跃思维的方式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资源利用高效。充分发挥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的作用,加强教学资源的融合性,整合学习的渠道。

4.巩固拓展

学生对新授内容的掌握程度,要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呈现,对新授的重、难点要有适时、适当的拓展,加强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和提高。

新知巩固到位。通过课堂话语交流、当堂训练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及时呈现教学的效果。

拓展延伸适宜。加强对重难点内容学习的变式训练,结合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进行合理、科学、有效的拓展延伸。

课堂反馈及时。课堂教学反馈是课堂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反馈的实施,应重点反馈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学习方法和思维的过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有条不紊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5.反思总结

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解答学生疑问,提炼本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补充综合性和再生性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反思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适时、适当调整教学,体现教学的智慧。

新授反思适时。要根据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课堂反馈等情况,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拓展提升。教师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学习反思即时。要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思维的路径,掌握规律和方法要突出新授学习内容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

6.作业布置

科学、有效安排作业,体现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作业训练科学。作业是一种融新知理解、巩固和教学评价于一体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要从学生基础知识巩固的再现性和综合归纳、理解分析的应用性组织有效训练,克服盲目、随意的做法。

训练质量先行。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坚持精制化、高效性,既要保证训练的适中,更要保证训练的质量。杜绝以练代教、以考代授的做法。

三、高中有效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复习课)

(一)指导思想

复习课是重要的教学课型,它能弥补知识的缺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提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好的复习方法,可使学生在认知到掌握知识水平上,产生质的飞跃。

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复习课教学活动的组织应依据认知规律,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善于促进、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方式,千方百计地开发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理解中有创新、在旧知上有发展,在归纳知识中善于梳理和对比,在运用知识水平上得到完善和升华,进而形成学科建模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精心准备、贯彻落实复习课有效课堂基本要求。

(二)主要环节

1.目标预设

复习目标是复习课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指向标,更是衡量教学有效度的标杆。每节复习课都要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等方面,对照考试说明、教学要求,预设好明确具体、可测的复习目标;根据高考的命题特点、趋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的重点、难点。复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应呈现在一体化讲义上,便于学生自我诊断,教师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2.知识梳理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同顾、梳理、整合,并依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串成线、结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采取的方式可对照复习目标,尝试回忆或围绕案例呈现各知识点。通过本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所学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把握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便于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指导学生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等,引导学生自己建构个性化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在知识整理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使知识结构更具迁移性。

3.典型示例

教师根据课时复习目标,从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方面入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例进行分析,分析时注重先分析后综合,必须暴露思维过程,加强学科建模能力培养;对易错的题例组织学生说题、讨论、评价,教师作必要的点拨讲解,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

教师分析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状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法,弥补复习中的弱点,以使学生都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归纳规律性知识,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仔细审题,缜密析题,精确计算,规范表达的良好习惯。

4.达标检测

预设目标的达成度是检测一节课成败与否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师生及时发现和弥补教学过程中遗漏和不足。在练习设计中,要抓住基本知识利基本技能,突出重点、体现难点。

一般情况下可设计基础题、发展题、综合题。

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有能力完成,同时也是夯实基础的过程。

发展题面向中等以上学生,以知识迁移和应用题为主,题型不限。

综合题以知识的综合应用为主,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储备加以分析和解决,利于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形成学科建模思想。

达标检测时,教师应通过巡视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5.反思总结

反思是总结经验与弥补不足的重要环节,是不断完善知识网络,优化学习方法,形成良好习惯的必由之路。

一节课结束前,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解答学生疑问,提炼本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补充综合性和再生性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6.作业布置

作业是巩同与深化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作业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杜绝机械训练和体罚性作业,要做到七个不选

自己没做过的题不选;不符合课标与考纲的题不选;难题怪题不选;近期重复雷同的题目不选;表达不规范、不严密的题不选;没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不选;没有启发性的题不选。

以上各环节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多媒体课什、实物投影、投影片等)展示知识结构和析题、解题过程,以提高复习课效率。

四、高中有效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讲评课)

(一)指导思想

讲评课是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测试后的讲评有助于弥补知识缺陷,完善知识网络,提高学科建模能力,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因此,每次考试后教师要认真对待、精心准备,贯彻落实讲评课有效课堂基本要求。

(二)主要环节

1.目标预设

检测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答卷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统计分析。

得分率较低的题目,找准学生学习中的缺漏和错误,进行分类归因——审题问题、获取信息能力问题、计算问题、基础知识问题、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问题、规范表述问题。

与同规班级相比,得分率相对较低的题目,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依据学生答卷情况的统计数据和错因归类,确定本节讲评课的可测量的知能目标、讲评顺序和讲评的重点、难点,并呈现在讲义上。

在进行试卷讲评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本节讲评课涉及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有系统、有重点地复习回顾,让学生从知识上、技能上、思想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2.讲评分析

教师在充分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错题进行筛选归类,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试题作范题,进行讲解或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帮助学生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正确对接课本中的相关内容,提取有效知识,形成解题思路,获得正确答案,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最佳解题途径,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在讲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缺陷的及时弥补,对一些规律、方法及时总结概括,以提高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

对难点试题讲评时,教师要将严谨和富有逻辑性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利学生借鉴和模仿。讲评时注重多题一解、一题多解,详略得当,注重分析,突出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突出学科建模。

3.自主纠偏

讲评分析结束后,应留有适度的时间让学生订正刚才讲评分析的范题,以加深对所测概念、原理、规律、观点的理解,强化学科建模思想。根据学生订正掌握情况,指导学生自主纠偏。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题干的关键词与关键信息是什么?这些信息提示本题测试哪部分书本知识?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如何构建解题模型?以帮助学生诊断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弱点、不良的习惯。做到纠正一题,解决一片。

4.变式训练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考查知识点和学生学习的现状,从典型错题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内容、技能、思想、方法等角度设计变式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变式训练必须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基本技能的运用。

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巡视辅导,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漏洞与不足,适时恰当地点拨,不能越俎代庖。

在解题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再反思,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提炼和概括,让学生发现、领悟一些学科思想方法,达到矫止、巩固、提高的目的。

5.反思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习惯和注意事项等层面进行归纳小结,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刺方法,提高解题技能。

6.作业布置

作业是巩同与深化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作业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杜绝机械训练和体罚性作业,要做到七个不选

自己没做过的题不选;不符合课标与考纲的题不选;难题怪题不选;近期重复雷同的题目不选;表达不规范、不严密的题不选;没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不选;没有启发性的题不选。

以上各环节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片等)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析题、解题过程,以提高讲评课效率。

五、普通高中高效课堂教学要求30

(一)课堂教学理念

1.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2.体现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

3.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二)课堂教学设计

4.严格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江苏省学科教学要求设计教学。

5.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体现三维目标。

6.落实高效课堂教学基本环节:新授课:目标预设、新课导入、新知探究、巩固拓展、反思总结、作业布置;复习课:目标预设、知识梳理、典型示例、达标检测、反思总结、作业布置;讲评课:目标预设、讲评分析、自主纠偏、变式训练、反思总结、作业布置。

7.教学起点准确,教学设计合乎学情。

8.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体现个性化备课,使用教案学案一体化讲义。

9.作业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题量适中,难度适当。

(三)课堂教学策略

10.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侧重学习策略培养。

11100%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学生参与活动时间总计不少于25分钟。

12.课堂教学体现三高三动三量三特点三学

高效率、高效益、高训练量;身动、心动、神动;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想学、肯学、能学。

13.创设情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4.讲究提问艺术,激发学生思维。

15.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自主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16.充分利用学科教学资源及电教媒体。

17.教学方法灵活有效,做到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总结特征,概括重点。

18.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处理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

19.尽可能脱离备课笔记授课。

20.板面设计美观、规范。

(四)课堂即时评价

21.评价语言准确、得体、生动、亲切。

22.评价灵活多样,体现宽容性、激励性。

23.评价时机恰当,体现针对性、代表性。

(五)课堂文化建设

24.课堂气氛和谐、活跃。

25.学生人格受到尊重,体现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融洽关系。

26.学生课堂上要备听课笔记、双色笔、纠错本。

27.学生有预习习惯,至少50%的学生自主掌握50%的问题。

28.教师精神饱满、充满激情。

29.学生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声音洪亮。

30.学生善于合作、探究,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

六、普通高中集体备课制度

以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集体备课成为激活课堂活力的关键因素,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突破口,成为引领教师成长的主渠道,特制定本制度。

1.明确职责。学校依据协调能力、业务水平、组内威信等选定备课组长并由校长室任命。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做好协调工作、明确任务分工、做好计划落实等。学校应明确备课组长的地位与待遇。

2.备课活动要做到四定:定主备、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学期初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前,提前告知备课主题,提前三天提醒主备人准备,提前一天通知全组人员,每位教师必须做好备课交流准备。每次活动时间、地点要相对固定,大组要安排在有足够空间的地点。

3.集体备课内容分阶段备课内容与课时备课内容。阶段备课主要研究一周的教学安排,要做到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型与方法、统一练习与作业。课时备课指就某一课进行集体讨论,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每个单元的典型课例,作为周研究课的课题,要求做到六备:备课标、教材、江苏省学科教学要求及高考考试说明,把握好教学目标;备教学内容,要注意知识的联系和衔接;备学习方法,要充分了解学情;备教学方法,把握好教材重难点;备教学手段(实验、教具、学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放大教学效益;各作业反馈的设计,知能并重,分层推进。

4.形成研讨的氛围。主备人必须将备课稿分发给同组教师,根据自己的备课稿,对自己的课进行说课,将自己在备课中思考的值得讨论的问题提出来,以便集体研究;其他教师应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撞出火花,形成智慧;所有备课组成员要将讨论的要点及形成的共识记载在自己的初备稿中,以便进行二次备课。

5.集体备课流程为熟悉教材,形成预案一中心发言,把握重点一提出问题,共同研讨一解决问题,形成二案一课堂实施,信息反馈一教后反思,理论提升

6.严明活动纪律。在集体备课时,备课组所有成员要积极参与,在备课组活动期间不做任何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不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需向学校请假。

备课组长负责对每次活动情况(时间、主题、人员、发言讨论的内容和意见及其他情况)详细记载,双周交教导处,作为教研活动的档案加以保存和备查。

7.加强巡视督查。每次集体备课均有分插行政人员出席。学校每周组织巡视、督查,做好记录。

8.完善评价机制。学校将把集体备课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来抓,并将其列入学校教学和教师培训规划。每学期对教师参加活动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启东市吕四中学

                                                                                               2011-8-23

上一篇:启东市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学会到会学”的理念与操作

下一篇:语文1学科关于52010模式的思考